設計作業水深達 1500 米,我國自主研發深水海管鋪設智能監測裝備“海衛”系統完成海試
IT之家 5 月 18 日消息,據海油工程微訊消息,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水海管鋪設智能監測裝備“海衛”系統完成海試。其高耐波無人船、水下自主機器人、光通信等多項關鍵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,標志著我國在深水海洋油氣裝備智能化無人化領域實現關鍵突破。

據介紹,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核心基礎設施,在深水海管鋪設作業中,海底管道初始部位與海床接觸的位置被稱為著泥點,其運動狀態直接影響管道結構完整性和安全性。因此著泥點監測是整個作業的關鍵環節之一,發揮著精確定位海管位置和檢測海管屈曲的重作用,為安全高效鋪管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。
“海衛”系統作為海油工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,采用國際首創“無人船 + 水下自主遙控機器人 + 中繼器 + 光通信”,深水海管鋪設智能監測技術,設計作業水深可達 1500 米。
其中,國內首艘深水鋪管監控用 18 米級無人船“守護者”作為水面基站,為水下中繼器和光通信提供能源和控制信號;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 1500 米級深水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“領航者”具備 3 節抗流能力與長達 10 天的續航能力,可自主識別并跟蹤高清晰度著泥點,并通過水下無線光通信實時傳輸至指揮中心。

另外,傳統鋪管作業水深超過 200 米時,需依賴多功能支持船釋放遙控水下機器人進行著泥點監測,不僅增加船舶交叉作業風險,還大幅提高海管鋪設成本。對此,海油工程組建“深水海管鋪設智能監測系統”項目組,聯合國內科研院所及企業開展深水海管鋪設智能監測系統技術攻關。
IT之家從海油工程微訊獲悉,歷時 5 年時間,項目團隊成功攻克無人船、水下自主遙控機器人、中繼器、光通信等多項技術難題,實現關鍵零部件自主研制并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,系統關鍵核心部件經受多次耐高壓測試,海管著泥點識別正確率高達 95%,為我國海洋工程智能化裝備國產化提供有力借鑒。
來源:IT之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