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“黑屏”之前,回顧微軟 Windows“藍屏死機”界面的演變
長期以來,讓我們 Windows 用戶既熟悉又頭疼的“藍屏死機”,其中的“藍屏”即將成為歷史,但“死機”還不好說。
IT之家接下來就來帶大家看看新的“黑屏死機”界面,并回顧一下藍屏在這 40 年歷史中的多次演變。
一、重新設計
3 月 28 日,微軟在發布 Windows 11 24H2 新的 Insider 預覽版時,宣布了新的“意外重啟”界面。
Beta 渠道:26120.3653
Dev 渠道:26200.5516
我們正在預覽一個新的、更簡潔的意外重啟界面,該界面更符合 Windows 11 的設計原則,以支持我們幫助用戶盡快恢復生產力的目標。我們簡化了界面,同時保留了屏幕上的技術信息。
當然,對于 Windows Insider 用戶來說,這一界面以“綠屏”的方式存在。

我們可以看到,與現在的“藍屏”界面相比,新界面元素大大簡化,去掉了標志性的“:(”表情與二維碼,對于錯誤信息的提示也更加簡短。

二、從藍屏,到黑屏
外媒 Windows Latest 發現,微軟這次不僅要改變“藍屏”界面的設計,還打算把“藍屏”變成“黑屏”。

黑屏死機(Black Screen of Death)的英文縮寫和藍屏死機(Blue Screen of Death)一樣都是 BSOD,這么想來倒也挺合理的。
不過,這樣的設計也帶來了新問題,其界面和 Windows 系統更新的黑色界面過于接近,并沒有起到區分、警示的作用。

其實,微軟在 Windows 11 的早期開發版本中,曾經嘗試過把 BSOD 界面的背景顏色改為黑色。

但當初的這項設計,并沒有留在正式版中。
對于目前正在預覽的這套新 BSOD 設計,我們家友的看法也很有意思。


▲ 砍刀部、改名部和取消部都盯著呢三、看看藍屏的歷史
早在 1985 年的 Windows 1.0 版本,如果系統檢測到安裝的 DOS 版本不對,便會顯示這樣的一串隨機字符“藍屏”界面,隨后退回 DOS 系統。

這一設計延續到了 Windows 2.0 版本中。
而在 Windows 3.0 中,我們遇到程序無響應,按下 Ctrl + Alt + Del 組合鍵時,同樣也會看到這一抹熟悉的藍色。

我們甚至還能在 Windows 3.2 中文版中,看到中文的該界面。

但上述“藍屏”跟我們目前認知中的藍屏并不一樣,并不是系統崩潰的提示界面。
在 1993 年的 Windows NT 3.1 中,BSOD 藍屏界面第一次被用于指示關鍵系統錯誤。

后續 Windows 95 和 Windows 98 中系統致命錯誤的藍屏,相信我們不少家友都在機房看到過。

這個提示,我們還能在蘋果 macOS 里面的 PC 圖標中看到。

以及最著名的那次,發布會上 Windows 98 的“名場面”。

值得注意的一點是,在 Windows 95 簡體中文版中,我們甚至還能看到中文版的錯誤提示,但在后續的 OSR2 中又回歸了英文。

四、回到我們熟悉的時期
自 Windows XP 將家用 Windows 系統帶入 NT 內核時代以后,我們遇到系統崩潰的概率其實比 Windows 9x 時期低了不少。
下面便是 Windows XP、Vista 與 Windows 7 的藍屏界面,除了顯示一大串關于系統出現錯誤的提示外,還會顯示抓取 dump 等相關的技術信息,方便技術人員排查問題。

進入觸屏時代的 Windows 8,則完全重新設計了藍屏界面,引入了經典的 :( 悲傷表情。

也是這一時期開始,我們終于迎來了中文版的藍屏界面。

這一新時代的設計,確實讓 BSOD 界面變得不那么“嚇人”了。
自 Windows 10 1607 版開始,微軟又加入了一個二維碼,用戶掃描即可獲取有關該錯誤的更多信息。

在此之后,微軟對新藍屏界面的文字及顏色做過幾次微調,但都沒有太大的變化。

▲ 22000.346 版本開始把顏色又改深了一點其實,除了“藍屏”、“綠屏”和“黑屏”,微軟的 Longhorn(Windows Vista 開發版本)在啟動出現錯誤時,還出現過“紅屏”的界面。


在系統復雜度來到新的層級,新代碼與老代碼交織在一起的背景之下,想要徹底遠離系統崩潰,可能只是一種奢望。
但越來越友好和明確的錯誤提示,至少可以讓我們遇到問題時,不至于不知所措。

按照這個標準來看,Windows 11 這個新的“黑屏”界面,還需要再打磨打磨。

來源:IT之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