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市場擔憂緩解,英偉達市值兩個月反彈 1 萬億美元
英偉達上周發布的財報緩解了投資者的一些關鍵顧慮,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:美國對華先進芯片出口限制是否會阻礙英偉達收入的快速增長、客戶的 AI 支出是否還會增長,以及該公司是否有能力擴大最新 Blackwell 芯片的供應。
“這些問題都以有利于英偉達的方式得到了回應,”投資公司 Globalt Investments 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托馬斯?馬丁 (Thomas Martin) 表示,“現在是時候重新加倉了。”
過去兩年半中,受 AI 計算對其芯片的強勁需求推動,英偉達股價一路飆升。但在 2025 年前幾個月,由于市場擔憂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政策以及大型客戶可能縮減支出,英偉達股價出現回落。

英偉達股價較 4 月低點大反彈
但是,自 4 月觸及低點以來,英偉達股價已反彈逾 45%,市值躍升至 3.4 萬億美元,距離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微軟僅一步之遙。盡管如此,英偉達的股價較今年 1 月份的歷史高點仍下滑了大約 8%。
微軟、Meta、Alphabet 和亞馬遜這四家公司合計為英偉達貢獻了超過 40% 的營收,他們仍在持續加大 AI 基礎設施投資。據彭博匯總的分析師平均預測,四家公司在 2026 年的資本支出預計將達到大約 3300 億美元,較今年的預估支出增長 6%。亞馬遜云計算業務負責人上周五重申,公司計劃大舉擴展其數據中心。
當然,由于英偉達的芯片是在海外制造,該公司仍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的潛在影響。美國對華政策也可能對其業務造成沖擊。中國市場在第一季度占英偉達營收的 13%。不過,英偉達與中東各國政府簽署的采購協議有望彌補部分收入損失,而英偉達的產品路線圖預計令競爭對手難以追趕。
來源:IT之家